抗日我军火力压制敌人

第183章 埋头建设(第2/3页)

计,甚至还参照南北方不同的文化设计了园林。

为了施工方便,所有的小洋房倒是统一设计,两层楼,带地下室,带花园还带两个停车位的车库,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,住他娘一百年,没有问题!

一张张手绘的设计稿,一幅幅手绘的内装图被翻拍成照片,然后做成一本本印刷材料,寄往北京。

北京收到这份设计方案的时候,所有人都啧啧称奇,这地方莫不是神仙住的地方?领路人笑着说,“还是读书好啊!大家都要鼓励孩子读书,读的书多,有知识,就应该有好的待遇,是应该立一个榜样!”

当规划获得通过,很多大学的教授都收到了这个规划,所有人都感慨道,“华夏数千年,没有见过哪个朝代,如此重视学者,没有讲过哪个朝代如此重视知识!中华是有希望的,把这些规划告诉海外的游子们,让他们回来看看吧!”

中国从1944年,开始进入大规模建设时代,三百五十万工程兵,加上各地组建的建设队伍,一年参与建设的总人口数,达到不可思议的一千五百万。

同年,因为大规模的农具下乡工程,大规模工业制造的人力水车,金属农具,简易牛车,都可以向村子购买,分三年用粮食偿还。

随着战争结束,沈莹甚至一次性将五千辆各种卡车直接从军转民,连同汽车兵和机修兵一起,分派去所有乡镇,支援当地建设。每个县都可以分到两台汽车,这些汽车按照军队规定,按照计划,每周都要前去各个通公路的村子,免费提供运力服务,帮助村民从城里运送物资来村子,也帮助村子运送产出去城镇。但是这是借的,汽车和人员,一旦发生战争,要立刻归队。同时,养护汽车和人员,镇里面要出钱。

沈莹他们这么做,是为了减少国家负担,同时也向地方提供运力,支援地方建设和培养汽车驾驶维修人才。

沈莹没有想到,就这两台车,居然把各个村子的劳动力都调动了,没有道路的村子居然自发组织修路,毕竟汽车一次运五吨,农民要用多少马车和人力才能运这么多东西出去?

一年时间,很多村子自发修建了公路,让汽车可以从临近的村子进来,可以帮助他们将农产品运出去。

一个社会总有聪明的人才,很多镇政府发现农村建设有需求,而且每年提供资金养护车辆,这些钱五年就能买一台汽车。于是提出了购买卡车,跟农具一样分期付款,五年付清,还支付利息。

沈莹做了批复,“可以”。

于是,当一个县突然多了五台车,其他的县市就坐不住了,一打听,居然可以分五年付款。

周边所有乡镇坐下来,一算账,泥马?我们也要,先来五台!

一传十,十传百,随着汽车在各地的运输,分期付款可以购买汽车的消息,在整个中国大地上在迅速扩散,连西南的大山里,也有村庄跑到市里发来电报,他们路程更远,人力运输更困难,愿意主动修路,购买汽车。

于是,中国汽车业的第一批大规模民用订单的电报,像雪花一样飞来,一年的总订单量,一次性超过十万台。

北京的工业委员会,拿到这份统计完的订单,所有人都震惊了!

从来都没有想过,中国能有这么大的购买量,从来也不曾幻想过,汽车工业在中国会有这么大的民间订单!

十万台,是什么概念?按照这时的载重能力,每台车可以装载五吨,一天跑一次短途运输,那么一天能够提供五十万吨运力,一年能够提供这个国家18250万吨运力。

1944年的美国能制造多少卡车?

1944年,美国能够制造卡车大约是二十万辆多一点。

这意味着,中国已经收到相当于美国一半的产能需求,当和平到来,这个国家的老百姓有了希望,这个国家就立刻爆发出对新事物无穷渴望。

工业部就这件事,开了会议,甚至请了各个乡镇的三十多位代表,问他们是怎么想的,是否五年能够支付货款?

一个老农民说了一句实诚话,“养牛也要花钱,还会生病,还要养到成年才能拉货。牛车拖的少,来去也慢,还要动用劳动力跟着牛车行进。这农忙时节,牛还要下田,越是需要运东西的时候,越没有运力,两三个村子凑一凑,用养五头牛车的钱,就能买一台车,到时候一起用,为啥子不干?”

好家伙,这真是朴素的道理,是啊!中国需要运力,中国渴望运力,既然老百姓需要,那就要造!

可汽车制造的生产线不够啊!

现在把巴彦淖尔和东北的产能全算上,就算扩产,一年也只能生产五万台,还有整整五万台的产能缺口!

沈莹笑了,她说道,“首先,将日本的生产线利用起来,然后苏联和英国在我们这里购买武器,用这笔钱直接向美国下汽车生产线和工程师订单,现在太平洋一片通途,给我们半年时间,十万台汽车的生产线,一定能够满足,而且我们还要提前量!这种势头,要保持住,汽车产业能够带动的企业非常多,不但要保持住,还要向东南亚出口,先向支援抗日战争的海外华侨赠送一百辆中国汽车,让他们在东南亚跑起来,建立中国汽车的口碑,五年分期让他们也可以购买,并在亚洲销售,这片市场我们要了!”

于是,所有的订单电报,都得到了回复,只是有的早一些,有的晚一些,但最晚的订单,到1945年年初,也能交付。

原本,沈莹觉得这生意,要等第一批交付以后才能慢慢再次增加,可她真的没想到。

四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