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战之火力支援系统
第十章 吃人的祁连山(第1/2页)
祁连山名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匈奴语,其中“祁连”一词在匈奴语中意味着“天”。因此,祁连山在古代被称作“天山”,象征着它崇高而神秘的地位。此外,由于祁连山位于河西走廊的南部,它也被亲切地称为“南山”。
祁连山养活了无数的民族,养活了无数的牛羊,无数春秋在山间变幻,雄峰间的积雪永不融化。
现在的祁连山对于马家军来说,简直就是吸血的山脉,那群红色武装在这片山区就像吃人的老狼,嗯,确实是吃人的老狼,你抓也抓不到,反过来就会暗处跳出来从你身上撕下一块血肉。
对于诱敌小组而言,现在的祁连山已经成了他们的游戏场,袁疯子和张小五研究出了一套,层叠狙击战术,彻底的玩疯了。
他们会组成两个小队,以四百米为间隔,前队只要看到一片视野开阔区,就会寻找狙击位置,然后后队会在下一个四百米的地方趴着。
他们现在自己研发了一种,集火远程狙击战术,就是一个小组的四条五六半自动,只瞄第一个出现在视野里的敌人,这样击中的概率能大大提高。
接着,敌人那边第一个站起来,会接受第二次集火的洗礼,希望他今年有去烧香。
直到敌人进入两百米,第一伏击小队会毫不犹豫的撤退。
“我们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马家军,敢走第一个,你早晚就是一个死!”,袁疯子的眼睛里有着嗜血的光芒,真的像是一头狼。
现在,正有一队敌人从一个山脚走出来,前面的八个人走的很慢。
忽的远处一阵枪响,第一个被子弹打翻马下,后面的七个人连忙趴下来,大声咒骂,四处张望。
他们身后的山脚,又走出一队二三十人的士兵。又是一阵集火,第一个倒是没事,傻愣愣的站在那里,他身边的两个兵倒了血霉,一死一伤,伤者满地打滚,拼命嚎叫。
可还没等第一个傻子趴下,第三声排枪响起,这傻子也倒下了,很安静,一点声音也没有,因为被打中了脑门。
这一下,第二队也趴下了,直到现在,他们还没有发现四百米外的那群狼崽子们,步枪,手枪,机关枪,对着四周一片乱打,搞得像是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一样。
接着第三队,上百名士兵骑着马也绕过了山脚,又是一阵隐隐约约的枪声。这一队站的太密,排头的第一个骑兵和身边的四个同时中弹,这下所有人都趴下了,大家全都乱哄哄的趴着对四周开枪。
三分钟后,有一个胆子大一点的,站起来想招呼人,可第四次排枪响起。
那人直接被子弹打中肩膀,摔在地上,惨叫不已。
骑兵现在也发现了远处山头的射击点,立马有人大喊,“上马冲过去,灭了他们”
一百骑兵飞速上马,远处的枪声开始不断响起。
等骑兵到对面山脚时,又有四个人倒在刚出发时的路上,骑兵跳下战马开始爬山准备进攻,四百米外他们看到有人骑马转进峡谷。
又是一阵枪响,骑兵又倒下去一个,骑兵再次上马准备再次冲锋,枪声就在不断的响起。
骑兵又倒下去三个,这把马家军骑兵们搞疯了。他们提高马速,马腿拉断了山道旁的两根绳索,两枚手榴弹抱着一大堆石子在路边爆炸,打倒了十几个人和马,整个骑兵队瞬间冷静下来。应该冷静,不应该冲动,这玩意万一前面还有很多呢?让步兵队,慢慢前进,小心地雷,还是更安全一点。
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,步兵死再多,关我们骑兵什么事?而且,这些步兵还都是民团,他们是拿钱干活的,就应该在前面趟雷。
马家军进山第九天,野火在他们身后伏击了两支补给马队,打死八十个护卫队士兵,俘虏了六十人的马夫和士兵,一百匹运送物资的马匹。这场战役,他们将山道两头堵死,愣是没有放走一个。
这批补给里枪支,弹药,粮食,银元,甚至连油盐酱醋茶都有。野火让一支战斗组,押送着民夫和马队进山,自己带着四个班组继续伏击。
算了算,这批粮食有两吨多,应该可以支持4000人十天的时间,野火准备再打伏击。
送多少,他就要多少,再不济也要烧了,让进山的白狗尝尝什么是饥饿的味道。
第十一天,他们又打掉白狗骑兵部队的催粮通信班。
第十五天,再次打掉了一支送粮队,野火躺在草地上,打了个饱嗝,心里想着现在对方应该是断粮了。
张小五和袁疯子也遇上了回程的两个小组,他们再次救下了三十人,五个班组现在合拢了力量。
他们也发现敌人不动了,于是将救下来的人们,安置在一个非常偏僻的洞穴里,留下了足够的粮食和三个士兵。
他们开始对敌人发动远距离,三组进行倒班作业,没日没夜的对骑兵团进行骚扰作战。
他们也不靠近,永远隔着四百米到六百米进行集火齐射,这段时间这五个班组的远程射击水平在飞速提高。现在冲锋枪只保留一个基数的子弹,剩下的全部交给了精确射手的五六半自动步枪。
最后,连机枪组都加入了远程射击,没想到效果非常好,居然比步枪还要精确,这群人一个接一个的开始玩机枪狙杀。
团座现在简直就是热锅上的蚂蚁,坐也不是,站也不是,部队已经把饭量减到了最低,现在士兵们每日只能供应一顿饭食。
更不要说民团,那些人已经断粮五日了,昨日已经开始骚动起来,有些看上去就像匪类的东西居然敢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