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迁太快的后果
第61章 终现问题(第1/2页)
不过沈旭东回想起中午林师傅说的,当时他暗暗记下的关于另外三个村,有人来县里上访过的事。
这其中还是有疑点,毕竟哪怕食品厂收购价格是比林岙村低了些,但好歹也是市价的标准啊,人林岙村出了个付部长,有些特殊关照也能理解吧。
好歹也算是搞了个精品罐头出来,就是这精品罐头算上成本和出厂价,怕是压根不怎么挣钱,就当厂里给林岙村谋了个福利。
这年头村里人大多比较质朴,不是真得利益受损,或者受了大委屈,不至于会上升到上访的阶段啊。
沈旭东仔细想了想,心里的好奇心也起来了,虽然他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食品厂,不是调查成本收购价的疑点,但是林岙村都去了,也不差这剩下的几个村。
最后还是决定去这另外三个村也转转看看,顺便考察下这品质究竟是差在哪儿。
第二天照例找了徐锦云,打算这两天时间,继续把剩下三个村子跑遍了看看具体情况。
去的第一个村子叫竹山村,因为整个村子有片较大的竹林,所以命名为竹山村。
这村子就比较贴近沈旭东印象中这个年代的感觉,跟他爷爷家南水镇金田村一般道路普通而且比较窄,当然这是对比了林岙村后的感觉。
村里也很少有外人进入,他们俩反正一进村没走多久,就被人拦住了。
“两位同志?你们来我们村里是找人还是?”拦他们的是一位看着三十出头的青年。
身高170左右,皮肤黝黑,人精瘦的模样,但是眼睛很有神,十分漆黑和明亮。
要不是穿着的都是些旧衣服,不少都打着补丁,仔细收拾一翻,肯定是个帅哥。
“同志你好,我姓沈,他姓徐,我们俩是市里食品厂的采购员,听说咱们大田镇的黄桃品质很好,想过来看看能不能采购一些做黄桃罐头。”
沈旭东也懒得换说辞,感觉还是市里食品厂这个名头比较好用,至于市里到底有没有食品厂,他其实自己都不知道。
这位青年小哥先是一阵惊喜,随即像是想到些什么一般,神情又低落下来。
“太远了,市里划不来的,我们村里的黄桃哪怕卖的再便宜,你们这运输一趟成本都不低。”
“同志,您姓什么,没关系的,运输问题我们可以再商量。就怕你们这儿跟我们俩昨天去的林岙村一样,出什么价都不肯卖。”沈旭东开始不着痕迹的将林岙村的事儿给提了起来。
果然一谈到林岙村这位小哥面色就变了,满脸的不屑。
“我姓周,叫周进宝,看你们这年纪,叫我周哥,或者宝哥都行。”
“至于那林岙村,他们的黄桃都跟宝贝一样,怎么可能卖给你们。而且人家的黄桃都是“天价”,比不了的。”周进宝说起这些就来气,脸色也十分不好看。
不过看他们俩是市里工厂的采购员,说着还带他们俩去家里喝了杯茶。
周进宝家中人非常多,光他同辈的就有4兄弟,他排老三。
只有二哥已经分出去住了,剩下三兄弟还是跟着他爹住在一块儿。
好在屋子还算多,就是有些破旧,是栋两层结构的砖房,下边三间上边三间共六间。
因为这位宝哥没钱建房,家里也暂时没余钱帮他,哪怕已经结婚了也还是跟他爹和大哥住同一地方。
他们俩进去时,宝哥的大哥也一脸好奇的看向他们,并朝宝哥问起他们俩情况。
好在听到是市里的采购同志,周大哥就没再起疑心,反而对他们俩非常热情,还十分好奇地问起市里的种种。
周大哥名叫周富贵,沈旭东俩人与周富贵聊了好一会儿,才又将话题转回这黄桃罐头。
“富贵哥,咱们村里的黄桃品质是差在哪了啊?我昨天在林岙村的时候,他们对你们几个村的黄桃根本看不上。我想着不都是一个镇上的么,黄桃还能差到哪儿去?”
周富贵一听这话也连连点头,“还是沈同志你在行啊,都一个镇上种的水果,当然都差不多,能有啥区别。”
沈旭东一听这话也奇怪了,该不会是这周富贵不服气吧,毕竟是自己村种的黄桃,能承认自己家种的不好?
“你就是给他们村里的人给忽悠了,黄桃品质都是一样的。”周富贵是立刻辩解起来。
“不会吧,我听说县里食品厂给他们村的收购价可是一角,给你们村是三分钱这里面差的可不少,人食品厂不会吃这亏吧。”沈旭东是继续明知故问起来。
“对啊,食品厂总不会没有人能识别黄桃好坏吧。”一旁的徐锦云也随声附和道。
“啥好坏啊!都是一样的货,我们村里也有人是在食品厂工作的,早就打听清楚,这食品厂里边收上来四个村的黄桃都一样。精品罐头,只不过是从中所有收上来的黄桃里头,挑选个头和颜色更加好的黄桃,根本就不只是林岙村产的黄桃。”
宝哥这时也接上话茬,一脸深知内情的样子,随后还继续道:“而且哪来的三分收购价,早就是一分了。自从82年之后,听说那林岙村的那位姓付的厂长当了县领导,他们村的黄桃是价格直线上升,后边都是一角一斤的价格。而咱们附近几个村可就惨了,收购价反正就只给一分钱一斤,还告诉我们爱卖不卖。”
“这话当年那个食品厂的采购这么收后,我们村的有几家不服气就去镇上还有县里上访。结果根本没人理,唯一有反应的就是镇上的鲍书记,还反过头来批评了我们一顿。最后另外的三个钟的村子都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