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局不当舔狗,反手重启华流巅峰

第732章 池塘边的榕树上(第1/2页)

“池塘边的榕树上,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。

操场边的秋千上,只有蝴蝶停在上面。

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,

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......”

周知非的嗓音,没有罗大佑的沧桑和浑厚。如果闭着眼睛听,你能听到他的唱腔里,还有一丝玩世不恭的感觉。

在他的歌声响起时,那种轻松、快乐、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,仿佛就这样浮现在大家的眼前。

就在此时,舞台背后的大荧幕,才姗姗来迟的显示了歌曲的信息。

童年

填词:周知非罗大佑

谱曲:周知非罗大佑

演唱:周知非原唱张艾嘉翻唱罗大佑

只有在学校里,知非对外展示的信息是他的全名。

但是离开了学校,哪怕是在版权网上登记的信息,他都是用的艺名知非。

虽然但是,艺名不艺名的,对粉丝来说好像也没什么区别。

就好比周传雄和小刚,对外用哪个名字都可以,就连他自己在节目的访谈上,说起自己的名字时也很随意。

童年最早发行于1981年,可以说是相当老的老物了。

很多后来的年轻人,可能对张艾嘉的名字有些陌生,毕竟绝大多数的内地人,听的都是罗大佑的版本。

但是很多70后80后喜欢看港片的人,对张艾嘉可就不会陌生。她是最佳拍档里的何东诗,是阿郎的故事里的波波。

就连罗大佑自己都说,在创作童年的过程中,他是是揣摩着张艾嘉的童年进行的创作。

只不过张艾嘉毕竟不算是专业的歌手,唱出来的感觉好不好听,那就见仁见智了。

其实周知非跟国内大多数人一样,心里都认为罗大佑的版本才是最经典的。

隔壁班的那个女孩,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。

嘴里的零食,手里的漫画,心里初恋的童年...

当周知非唱到这一句时,大礼堂内不少男同学都是一阵恍惚。

都说哪个少女不怀春,但又有哪个少年心中没有自己的白月光呢。

无数次的抬起头看向窗外,就为等待那个女孩往窗前走过,然后就会感到心满意足。

周知非版的童年在歌词上有删减,去掉了不符合内地实际和不合时宜的部分。

不过一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每个人的童年都不尽相同,那他们对歌的感受就会有所差异。

但是不管脑海里是怎样的画面,他们沉浸在周知非的歌声里了。

一直安心当个幕后制作人的周知非,居然有这么好的唱功,这情况可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之外。

自女生宿舍退场,直播间的观看人数就已经断崖式下降,现在居然正在快速的回升反弹。

总是要等到睡觉前,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。

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,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。

一寸光阴一寸金,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。

一天又一天,一年又一年,迷迷糊糊的童年...

间奏,周知非在拨动琴弦的同时,他还一脸写意的吹起了轻松明快的口哨。

也不知道为什么,看似玩世不恭的口哨声,在众人的耳朵里却感觉不到轻浮。

大家的童年,仿佛就应该是这样的写意,自由自在,不受拘束。

张艾嘉的原版间奏是没有口哨的,罗大佑自己翻唱时加进去了这一段。

在此之前很多人可能都对口哨有所误解,童年的这段口哨就非常经典,堪称神来之笔。

童年也是众多的华语音乐中,周知非唯一一首能吹完的口哨曲目。

此时的大礼堂内,除了周知非的歌声外,你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。

有女同学似乎被歌声触动了心事,眼眶都不自觉的微微发红,泫然欲泣。

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,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。

盼望着假期,盼望着明天,盼望长大的童年。

哦一天又一天,一年又一年,

盼望长大的童年......

因为不是录制的版本,所以在唱完最后一个字时,舞台的音乐声就夏然而止。

台下的众人本来沉浸在自己的童年,也被他突然停止的歌声拖回了现实。

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堵,好像不吐不快。

周知非倒没那么多伤春悲秋,死而复生的大悲大喜都经历过了,现在看这些都觉得是小场面。

他大大咧咧的从高脚椅上站了起来,握着吉他对着所有人微微鞠躬道:

“谢谢。”

一个掌声。

一片掌声。

轰鸣般的掌声,好像要将大礼堂的顶盖都给掀了。

周知非感受着这一刻属于自己的荣光。

这感觉,好像也挺不赖的。

难怪现在那么多的人,挤破头颅都想要做明星。

企鹅视频的直播间,此时的实时在线人数,也回到了100万人,甚至比女生宿舍演唱粉红色的回忆时还要高。

“很好听的一首民谣。”

“这是知非唱的,我没看错吧。有这水平,完全都可以出道做歌手了。”

“出道出道,知非不比那些鲜肉唱歌更好听?”

“旋律是欢快的,情绪是感伤